这项被公众昵称为“西甲”的足球赛事,已成功举办了14届。 不仅保持了珠三角地区业余足球比赛中少有的11人制比赛风格,场上还有多名巴西外援甚至现役中超球员。 看台上平均每场比赛有6000名观众,相当于国内职业足球联赛的观众人数。
三水这个拥有约30万人口的中心城区“小城”,自2002年以来为何能够成功举办如此高规格、高水平、高知名度的足球联赛?
“云秀山观浪”曾经是最时尚的事情
“来吧,来吧……好球!” 8月6日晚,位于三水区西南大街的人民体育场传来阵阵欢呼声。 第十四届三水区足球联赛首场淘汰赛在此上演。 ,吸引了8000多名市民到现场欢呼。
三水炎热的夏季,世界杯带来的足球热刚刚消退,举办已久的本土赛事“西甲”再次掀起了踢球、看球的热潮。
“西甲”这个名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三水区资深体育人士何汉刚介绍,三水足球联赛已在西南街举办多年,代表了三水足球的最高水平。 恰巧西班牙足球联赛开始为大众所熟知,于是三水足球联赛的“西甲”名称在2005年左右开始深入人心。
“西甲”的诞生源于三水区雄厚的群众足球基础。 三水人对足球的热爱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三水县首次在学校开展足球活动。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三水人就非常喜欢踢足球。以前他们在市场踢足球,早上是菜市场,下午是体育场。” 何汉刚说道。
20世纪70年代初,三水区体委开始以工厂为基地举办足球联赛。 “当时叫三水足球赛,也没有杯赛等企业赞助,踢球的人也很多。” 三水区体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到了1970年代、80年代,三水足球尤其是女足的实力,在佛山乃至广东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 多次获得冠军,也为国家和省足球队输送了一批人才。
除了群众的需求之外,人民体育场的出现也为“西甲”的举办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三水当地人通常称这座位于西南街文峰西路的体育场为“云秀山”。 据说,每个足球爱好者都曾在云秀山踢过球,每个热爱足球的人都曾在云秀山看过足球。 。
1984年,云秀山体育场建成投入使用,运动场面积17204平方米,观众席15000个。 落成当天,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专程来到三水为体育场剪彩。
“当时,有很多人在看海浪。” 20世纪80、90年代,去云秀山看球是三水区市民最时尚的事情之一。 59岁的市民邓浩民还记得,十几岁的时候,热爱足球的爷爷经常带他去云秀山看球。 如今他已经踢了几十年球,是西甲联赛的忠实球迷。
对“打大型比赛”的偏好催生了11人制联赛
体育场建成后,三水区陆续组织了一些杯赛形式的足球比赛。 虽然没有达到较大规模,但逐渐培养了市民到体育场看球的习惯。 许多当地的足球俱乐部也开始在这里比赛。 阶段已初具规模。 “最鼎盛时期,三水有32支足球队,比赛按照职业级别分为A组和B组。” 何汉刚说道。
2002年是“西甲”真正诞生的一年。 当年,基于广大群众的需求,也为了扩大三水足球邀请赛的影响力,打造足球品牌,当时的三水区体育局决定正式启动11人制三水区足球联赛,球队以俱乐部的形式参赛。 首届比赛共有16支队伍参加。
被称为“大场地比赛”的十一人制足球比赛即使在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很少见。 何邯刚认为,因为云秀山的存在,三水人一直在大田里玩耍,这种习惯已经成为自然。 大家逐渐对大场地比赛感到满意,因此三水足球联赛也采用了11人制的比赛规模。 。
除了11人制之外,第一届联赛还为西甲制定了很多至今仍在沿用的“规则”。 比如首届冠军奖金是6800元。 虽然奖金在后续联赛中有所微调,但一般都是象征性奖励,从来不会超过万元。 每年,区体育部门负责协调和组织比赛,但比赛费用以冠名形式向公众筹集,以激发公众参与体育的热情。
联赛自开展以来,深受三水市民的喜爱。 “我觉得‘西甲’最热闹的时期是第一届,当时刚开赛,大家都觉得很新,来看的人太多了,球场前的马路也很堵。”被汽车挡住了。” 在三水人民体育场。 当了20多年门卫的程先生回忆道。
连续运行几年后,《西甲》迅速成为三水人每年夏天茶余饭后谈论的必备话题,甚至培养了两三代一起看球的“铁杆球迷” 。
“我们全家都喜欢足球。” 30多岁的足球爱好者莫先生8月6日晚带着5岁的儿子去看西甲联赛。 传球了。 三水足球非常有名。 小时候,爸爸带我们来这里看足球。 现在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体验到这一点。”
联赛最初几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对抗性,三水区体育部门还专门进行了瘦身。 “当时我们发现强队和弱队差距太大,小组赛很难看,没有吸引力。所以经过大家讨论西甲球队老板,我们共同决定将16支球队减少到12支球队,以确保游戏的质量。” 三水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体育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役中超球员亮相西甲
“大约在2010年,我们发现‘西甲’的受欢迎程度几乎降到了冰点。” 三水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体育科相关负责人说。 “当时除了总决赛还有些火爆之外,其他比赛的人就寥寥无几,快来看看吧。”
分析原因,三水区足球圈人士一致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审美疲劳”。 “每年都是同样的球队、同样的球员比赛,大家都看腻了。”何邯钢说。
为此,三水区体育部门再次牵头进行了“西甲”的“里程碑式”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举措:一是允许俱乐部引进外援,二是联赛就是引进外部团队。 。
此次2.0版本的“西甲”,每支参赛球队最多允许出战4名非三水本土球员,对国内外球员均没有限制。 三水足球圈希望通过发挥“明星效应”,让市民重返“西甲”看台。
每个联赛引进4支外国球队,让“西甲”的竞争更加激烈和有趣。 自2012年起,西甲联赛邀请了佛山南海等其他地区的球队,以及肇庆乃至珠海的球队来三水比赛。
有趣的是,改革之初,有人担心如果外国球队夺冠,三水人会很尴尬。 结果,首次引进外人不但没有给当地的三水队带来麻烦,反而让这些外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教训了一顿”。
“2012届,他们是第一次来这里,并不太重视区级联赛,所以只带了平时踢球的球员来,并没有找到实力强劲的外援。结果” 何汉刚说道。
近年来,“西甲”赛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明星”外援。 2012年,三水“西甲”首次见到非洲球员。 随后几年,不仅有来自欧洲、巴西等国的业余球员,以及中超、中甲、中乙的退役球员登场西甲球队老板,还邀请了现役中超球员参加友好比赛。 比如,佛山第一中超球员、三水人的李盈健,曾在家乡参加过多次比赛。
据统计,今年联赛各队共有外籍球员45名,其中有来自巴西、塞尔维亚、刚果等国家的10名外援。 随着国外球队的水平越来越高,三水区本土俱乐部感受到了“守土责任”的压力,正在想方设法提升实力。
“除了提高本土球员的球技和竞技状态外,很多老板为了调动外籍球员的积极性,都同意根据每场比赛的结果支付出场费。比如,威斯汀足球俱乐部聘请了一名塞尔维亚人今年外籍教练,持有欧足联A级教练证书。” 何汉刚说道。
改革措施立竿见影,“西甲”球场再次聚集高人气。 据统计,2016年举办的第13届“西甲”观众人数达到10万人,场均观众6000人,相当于国内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观众水平,社会反响热烈。
《西甲》的影响力也溢出到了周边地区。 “三水‘西甲’足球联赛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8月6日晚,足球爱好者吴亦熙从广州远道而来支持,并在个人朋友圈开启了“直播”。
风光背后,三水足球隐忧
“西甲”一路走来,折射出三水足球发展的兴衰。 虽然场上既有三水本土球员,也有外籍球员,但“西甲”总体呈现出鲜明的广东特色——球员都是“技术流”,人球结合良好,形成了小、快、灵的阵容。风格。 。
然而,在幕后,“西甲”在长期发展中仍存在深层次问题。 三水足球的整体水平是“西甲”生存的土壤,但三水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体育科相关负责人认为,“从表面上看,三水足球发展得很好”但实际上三水足球的发展遇到了困难,我们已经到了瓶颈。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足球爱好者和业内人士认为,三水足球虽然拥有不少私人球迷,但政府对此重视不够。 所以,虽然气氛不错,但是水平却在下降。
“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缺口。” 42岁的卢超华是威斯汀足球俱乐部的负责人,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 因为热爱“西甲”,他每年在球队比赛和日常训练上的投入都在10万元以上。 。 踢了几年球后,他发现三水当地的年轻足球运动员越来越少。
三水一直是广东省足球强区,其根基体现在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上。 卢超华的母校金本小学现为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15年还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三水青少年足球以前在省市有名,现在不行了。” 吕超华在青少年足球训练过程中发现,三水青少年足球水平大幅下降。
教育培训矛盾较为突出,投入资金不足,校园足球比赛规模过小,体育师资队伍薄弱。 这些是三水区体育部门总结的原因。
“比赛促进训练,比赛提高水平”。 三水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体育科相关负责人叶文文认为,比赛是提高体育水平的最佳途径之一。
曾任塞尔维亚U17和U19国家队主教练的潘蒂奇今年7月被聘为威斯汀足球俱乐部主教练。 他认为,目前三水乃至整个中国足球发展的问题是联赛级别太少,要针对不同级别进行针对性。 针对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球员,应该多设立几个级别的联赛,包括针对儿童的联赛。 这不仅可以促进竞争,还可以让不同的群体得到系统的训练和竞争西甲球队老板,加速成长。
■相关
三水足球“渭水”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三水男足在佛山市(地区)运动会足球比赛中夺得2次冠军、2次亚军; 青年队获得12个冠军、2个亚军,并代表佛山参加省运会3次并获得1次冠军。 冠军、亚军。 到了90年代,佛山市参加省运会足球比赛时,基本都是三水足球运动员参赛。
在此期间,三水足球也从省级走向了国家级。 徐荣生、蔡耀辉、周金堂等优秀运动员进入国奥、国青、国青队。 2016年,三水区足球运动员李英健成为佛山市首位中超职业足球运动员。
三水男足的崛起,催生了三水女足的辉煌。 由归侨苏德鹏执教的三水女足于20世纪80年代初悄然崛起。 多次获得省级女足冠军,四次参加全国女足青少年锦标赛,获得冠军1次、亚军1次、季军2次。
进入新千年,三水女足已向省体工队输送了20多名优秀球员。 巅峰时期的广东海印女足有7名来自三水女足的球员。 何星雪、叶世敏、徐巧琴进入国家女足创造了历史。
2014年佛山市第八届运动会,三水区6支青少年足球队参赛,以353分的总成绩位居全市第一。 此外,三水区派出省队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陈泽祥、李灿明、李国豪参加亚冠U16青少年足球联赛。 2015年,三水区多支校园足球代表省、市参加全国、全省比赛,均取得了良好成绩。 其中,金本小学代表全省参加全国比赛,荣获三等奖。
2016年6月,三水区被广东省体育局命名为全省足球试点城市(县)。
【协调员】王伯乐
【撰文】马永照、张秀兰、何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