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桥先生1938年10月6日出生于天津,是天津足球史上非常特殊的人物,是第一位由职业运动员和专业队教练员出身的高水平裁判员,职业生涯成绩斐然,曾担任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副主席。
见到老人时,他精神抖擞,思维敏捷,口才出众,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
作为运动员和教练的经历
1957年12月,李朝贵、夏忠琪将我调到天津青年队,担任守门员,其实我那时并不想从事职业足球,当时的理想是考清华等名校,因为我在耀华中学学习很好,其他文体活动也属于骨干,但当时的政治气候是共青团员必须服从国家的需要,于是就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天津青年队,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
1958年至1964年,他曾代表河北青年队、天津队参加甲A联赛,当时他与任文根、张野夫、田贵一等人轮流镇守天津队大门足球裁判张宝华,其间曾师从曾学林、李朝贵、徐福生等名师。
1965年退役,任天津青年队教练,1969年因文革调入天津卫东电机厂当钳工。
1973年,他与刘正民、胡凤山等人一起调入河东体育场担任教练。
1983年调入市体工队,历任天津市少年队、天津海鸥队、天津队守门员教练。
如何步入裁判界并取得辉煌成绩
由于我在耀华中学和少年队任职期间经常担任教学比赛裁判,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参与裁判工作。
1965年,二运会预赛分四个赛区,唯有贵阳赛区无人了解对方的军情,我就被派到贵阳赛区,在马金才的指导下担任裁判,他则为天津队搜集参赛队伍情报,在贵阳赛区执法了两场比赛,得到了翟家俊先生和总裁判长的赏识,从此开始了裁判生涯,进入了人生的辉煌时期。
1972年文革结束后,我国全面恢复全国足球比赛,我参与了五场球赛的裁判工作,成绩斐然,并因此成为中国足协重点培养的对象。
在担任裁判员期间,我刻苦学习,也有在天津青年队、天津队当运动员、当教练员的经历,加深了对足球战术的理解。三位一体,为今后从事裁判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在裁判生涯中,他坚持古为今用、学习他人、与时俱进。
我虚心学习同事的长处,在坚持自己长处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形成了当时独特的执法风格。所谓古为今用,就是学习包公斩女婿的精神。古代的法官,斩女婿是可以的。作为裁判员,要专心工作,大胆执法。
张大桥先生在会上发言
记得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决赛,面对我前教练曾学林带领的北京队,我在第79分钟毅然决然地判罚点球给山东队,最终山东队3:1战胜北京队,夺得冠军。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心理素质,非常难得。因为面对曾经的恩师,面对北京六万多观众,能做出如此大的决断,体现了一个裁判员的素质。案情公正,也是敢于顶住压力,秉公执法的典范,难度不亚于斩首女婿。从此,他在裁判界树立了黑包公的形象。
学习,就是在执法过程中坚持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时虚心学习其他裁判员的优点。
比如钟博宏的跑位,崔宝银的判罚准确等等。通过刻苦学习,消化吸收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特点相结合,兼容并蓄,逐步形成自己的执法风格。
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创造了许多无人能及的历史。我曾连续执法第四届、第五届全运会,这两项赛事当时都是全国最重要的比赛,至今无人能做到。而且在第五届全运会上,我获得了首个金哨奖。作为第一位执法亚运会并执法到决赛的中国裁判,创造了当时中国裁判的历史,为中国裁判在亚洲的执法开辟了新局面。
此次亮相墨西哥第二届世青赛,是中国裁判首次真正突破亚洲,在国际足联正式比赛中执法。本场比赛,他们机制灵活,扬长避短,赛后被路透社评为最佳边裁(现称助理裁判)。
随后,他又在第一届和第二届足总杯中连续两届担任裁判,其成就在业内无人能及。
亚运会上,时任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来自菲律宾的阿尔瓦雷斯先生,对过去中国裁判的水平并不信任,所以前几轮比赛都没有安排中国裁判担任主裁。我被安排到一场双方实力有差距但比赛相当激烈的比赛(尼泊尔VS日本)。这场比赛,我连续做出有利判罚、进球等精彩表现,得到了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阿尔瓦雷斯的认可。赛后,他拥抱我、握手祝贺我。凭借我的良好表现,我进入决赛,成为一名裁判,从此确立了我在亚足联的地位,并逐渐获得了参加亚洲重大比赛执法的机会。
1983年,我参加了由亚足联推荐、国际足联任命的第二届世界青年锦标赛的裁判工作。在这次工作中,我看到了自己与欧洲足球强国裁判的差距和不足,只能扬长避短。在边裁位置上寻求突破,他以主裁身份执法了波兰与科特迪瓦(现科特迪瓦)的比赛。由于比赛平淡无奇,他发挥不佳。后来,他在几个边裁工作中表现出色,被选拔出来。路透社把他评为最佳边裁。通过参加这次执法活动,国际足联首次认可了中国裁判的能力和水平,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裁判走上了国际比赛的舞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张大桥先生辉煌的执法经历。
国内部分
1965年,在第二届全运会贵阳赛区开始裁判生涯。
1965年天津队对阿尔巴尼亚国家队
1972年,他在全国五球运动会上展现出天赋,开始成为中国足协的重点培养对象。
1978年在三个赛区80余人中以理论、实践第一名的成绩被批准为国家级裁判员。
1979年,他在第四届全运会上担任裁判,执法了北京与山东的决赛,赛后被当时的体育记者取了个绰号叫“黑包公”,从此名声在足坛响当当。
1983年,他担任第五届全运会裁判,也是他人生中第二次担任全运会决赛上海对广东的裁判,赛后中国足协首次评选出金哨奖,他的表现为他赢得了中国首个金哨奖。
1984年,他担任首届足总杯决赛的主裁判。
1985年起担任第二届足协杯决赛裁判,直至1986年退出现役,他执法过国内各级别、各类型的比赛700场,国际比赛100多场,贡献卓著,创造了多项历史记录,至今无人能超越。
国际科
1979年,中国足协在国际足联恢复合法地位,并被国际足联授予第一批国际级裁判员。
1981年3月至1982年6月足球裁判张宝华,参加援外工作,赴也门参加该国联赛执法、裁判培训,担任裁判80场,担任边裁130场,收获颇丰,受到了锻炼。
1982年,他参加第九届新德里亚运会,一路闯入决赛,获得亚足联的嘉奖,为中国裁判在亚洲打开了局面。
1983年足球裁判张宝华,他被国际足联任命参加墨西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锦标赛的执法,并被路透社评为最佳边裁。
1984年,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奥运会亚太区预选赛。
1985年,他成功执法了世界杯预选赛尼泊尔对韩国的比赛。
1985年,他参加了在中国举行的U-16柯达杯世界青年锦标赛大连赛区的执法工作,并圆满完成了任务。
1986年,这位48岁的国际足联裁判员退役,并出任天津足协裁判经理。
从现役裁判岗位退役后,张大桥先生开始了更加漫长、更加卓有成效的裁判培训生涯,自1988年至2009年担任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副主席,为全国及天津培养了大批裁判精英,直至71岁高龄才告别了自己热爱的裁判事业。
担任裁判教练和裁判经理的经历
他每年参与全国各级比赛的裁判长、裁判监督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编写裁判员日常术语英文手册,包括赛区接待、比赛工作等。
我在耀华期间学的是俄语,英语需要从头学起。幸好我父亲解放前在美国花旗银行工作,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于是我就虚心请教,利用训练、比赛的空余时间学习英语,把时间都用在背单词、熟悉语法上。当时我是天津队的教练,利用训练、比赛的空余时间,熬夜一个月,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这本书当时受到了裁判委员会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所有出国执行任务的裁判都需要带着它学习或参考,因为当时的裁判员受教育程度不如现在,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虽然编撰中还存在一些语法错误,但为一些裁判员在国外执法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也为我参加亚足联讲师培训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2年受中国足协派遣赴吉隆坡参加亚足联讲师培训班并取得亚足联讲师证书。
1999年,中国足协在广东清远举办了第一届高级裁判员培训班,包括陆俊在内的全体裁判精英都参加了,作为主讲教师,我为后来的中国顶级联赛培养了不少骨干力量。
2000年又举办高级裁判员培训班,继续培养了王学庆、王进等一批后来在顶级联赛执法的有用人才。
2001年,她开始负责女裁判的培训工作,并陆续培养了孙玉珍、张冬青、左秀蝶等一大批优秀女裁判。
2004年,再次担负起培养优秀年轻裁判员的任务,培养了王迪、王哲、石振禄等一批国际级裁判员。
我担任天津足协裁判员教练员期间,正是天津足球裁判事业最辉煌的时期,天津裁判员在全国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培训工作常年不断,训练练习贯穿全年。
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总结推广,比如坚持理论学习制、一年两次体能测试制等,天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裁判员,成为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中坚力量;年轻裁判人才济济,一度拥有男裁判王学智、李海生、张宝华,女裁判孙玉珍、周秀云、孟思欣,室内裁判刘秉承等7名国际级裁判。
以及后来的国际级裁判李玉红、助理裁判穆雨欣等,其中穆雨欣与马来西亚裁判一起入围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执法队,女裁判崔永梅参加过里约奥运会和加拿大女足世界杯的裁判工作,以及多位中超、中甲联赛的主裁判。
基于他辉煌的裁判经历以及后来担任教练为国家和天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被授予中国足协裁判员终身成就奖。
71岁的张大桥先生在2009年正式结束了自己的裁判生涯,但因为一直关注足球,他被天津电视台邀请参加黄金时段的节目《大桥评论》,多年来为球迷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裁判的得失,用专业的角度讲解比赛中的每一个热点难点。这不仅开阔了球迷的视野,也在足球场上进行“法制教育”。
这档节目收视率一直很高,尤其是有争议判罚的时候,大家都争相看张老师的判罚。殊不知台上的一分钟,是台下十年功的成果。大量的原创素材,张老师要逐点审核。多次观赛、研究比赛,结合规则做出最客观、公正、符合比赛要求的判罚,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工作量是巨大的。球迷们都希望张老师身体健康,为天津球迷奉献更多、更好、更精彩的判罚。
当被问到张大桥先生对未来的裁判有什么忠告和建议时,张大桥先生说:
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时候更加享乐主义。
所以,我们首先要克服享乐主义,要肯吃苦,加强自我管理,加强基本功训练。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要知道,辛苦都是在场下做的。
二要向别人学习,善于引进、消化、吸收同行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
第三,要抓住机遇。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时刻做好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准备。
希望曾经的中国足球裁判重镇天津,能集中力量培养后备力量,多出人才、多出精品,重现昔日的辉煌。用一句话形容我的感受,满怀热情培养新人,笑看未来。天津人努力奋进。
对于中超,老爷子希望青训能落到实处,不要搞什么花里胡哨、费人费力,要下大力气培养有能力的新人,国家队的未来还是要靠本土球员。
采访结束时,老人告诉我们,他身体依然健康,坚持锻炼身体,这一代足球人是天津足球辉煌过去的亲历者和亲历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天津足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天津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天津人民将永远铭记。
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敬意,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祝福他们身体健康、长寿、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