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中超第二阶段比赛即将拉开帷幕。 13日,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足协已经确定了第二阶段裁判名单。 目前网上还没有外籍裁判的报道。
名单显示,张雷等14名裁判前往苏州执法冠军赛,马宁、付明等12名裁判前往大连执法保级赛。
中超第一阶段,可以说裁判争议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混乱。 如果说上赛季的“富明鲁能事件”只是一个孤例,那么本赛季在特殊赛制下所有本土裁判的安排下,高密度的比赛让中国裁判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质疑和焦灼的比赛情绪。直接导致了。
裁判的困惑有什么办法解决?
1.
回顾第一阶段比赛,大连赛区共有19名裁判参与执法工作,苏州赛区共有20名裁判参与执法工作。
在大连,包括傅明、王晶、顾春翰等三名国际裁判在内的12名裁判获得了中超联赛的执法机会。 虽然总共有19名裁判,但由于裁判都是兼职(除三名专业裁判外)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很多裁判很难请两个月的假,或者可能有中甲一执法任务不能在赛区内封闭 执法各轮比赛。
事实上,整个赛段裁判的任务是相当紧凑的。 由于裁判员负责担任主裁、第四官员、VAR和AVAR,因此每个赛区每轮有4场比赛。 裁判员经常需要在同一轮中连续裁判两场比赛。
可以看出,执法了第1轮至第14轮全部比赛的邢奇,总共接到了18次任务。 担任裁判次数最多的王哲,除了担任8场比赛的裁判外,还担任过8次VAR。 付明、王晶、王迪、艾坤各吹了7场比赛,平均每隔一轮吹一场。
在大连,除了上赛季执法中超的8名裁判外,郭宝龙、邢奇、林俊、唐顺奇也被指派担任裁判。 其中,邢奇和唐顺奇都是首次在中超联赛中执法。 中都表现不错。
苏州赛区前后共有20名裁判参与执法中超第12轮裁判安排,其中包括马宁等4名国际级裁判。
虽然4名亚冠精英裁判中有3名是在苏州赛区执法,但总体而言,足协信任并给予机会的裁判并不多。 裁判任务主要由马宁、沉寅豪、石振禄、张雷、李海欣担任。 还有金景元六人负责。
马宁在14轮比赛中仅2场没有担任裁判,还担任过一次第四官员和5次VAR; 尽管中途缺席两轮比赛,沉寅豪也完成了9场中超比赛和1场足协杯比赛。 可见执法工作量巨大。
苏州赛区还有黄毅、梁采伟、刘伟等第一阶段首次执法中超的裁判,但他们只担任了一场比赛的裁判。 曾有过中超执法经验的张龙和陈刚也担任了裁判。 一个游戏。
中超第一阶段共出现460张黄牌和25张红牌,场均黄牌4.11张,较上赛季场均黄牌3.71张略有增加。
其中,大连赛区共有黄牌236张、红牌11张,场均黄牌4.21张; 苏州赛区共有黄牌224张,红牌14张,场均黄牌4张。
在所有执法过三场及以上比赛的裁判中,张雷的场均红黄牌数是最高的。 他在8场中超联赛中总共出示了44张黄牌和5张红牌,场均黄牌5.5张。 场均红牌数也是0.625张。
第一阶段最不喜欢黄牌的裁判是郭宝龙。 他在3场中超联赛中一共出示了9张黄牌,场均只有3张黄牌。
张雷场均黄牌数最多,郭宝龙最少。
2.
此前有消息称,足协计划引进外籍人才为中超第二阶段比赛鸣哨。 据我们了解,目前此事确实已经有了初步的预案。
第二阶段,足协计划召集约3名亚洲国家裁判加入中超执法,并在部分关键比赛中启用外籍裁判。
往年,足协都优先选择来自欧洲联赛的裁判中超第12轮裁判安排,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 一是各国联赛正常进行,二是COVID-19疫情尚未解决,欧洲多国仍处于蔓延过程中。 为此,足协不得不考虑亚洲国家裁判。
第二阶段裁判安排如下:
苏州赛区:
张雷(大连)、石振禄(长春)、沉银浩(上海)、艾坤(北京工业大学)、郭宝龙(青岛)、顾春涵(武汉)、黑小虎(陕西)、刘琳(辽宁) 、于波(辽宁)、刘伟(沉阳)、何凯(湖北)、邢奇(浙江)、夏军(江苏)、金景源(重庆)
大连赛区:
马宁(江苏)、付明(北京)、关星(北京)、牛明辉(北京)、马力(北京)、王哲(北京)、张晓晨(北京)、王迪(上海)、李海欣(广东)、黄毅(江苏)、王静(贵州)、唐顺启(成都)
中超联赛第二阶段将于10月16日正式开赛,目前中超各队已进入两大赛区。
裁判员进入不同比赛区域的执法安排,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裁判员所在的位置。
比如北京中赫国安在苏州赛区踢球。 一般来说,在北京足协注册的裁判都会回避。 因此,除了艾坤在北京体育大学注册并留在苏州赛区外,北京的其他裁判,如付明、王哲、马丽、关星、牛明辉、张晓晨,统称为“北京裁判”。参加大连赛区的执法,避免执法北京国安的比赛。
与此同时,来自江苏的马宁、黄毅也前往大连。
在冠军组中,可以看到来自陕西、辽宁、浙江、武汉、湖北等地的裁判。 他们所在的地区没有参加争冠组的球队,所以可以轻松分配执法任务,不需要回避。
上海裁判王迪被调往没有上海队参赛的大连赛区。
从保证赛区执法水平的角度来看,中国足协在安排裁判时不可能将所有最好的裁判都安排在一个赛区。 因此,中国足协将亚足联目前直属的四名精英裁判员安置在两大赛区,并平均分配。
当大家看到马宁、付明这样同为亚足联精英级裁判的金哨级裁判在大连赛区压阵的时候,中国足协也安排了另外两名亚足联精英级裁判来主裁。在苏州工作。 分工压力。
张雷和沈银浩作为亚足联高度评价的精英裁判,留在苏州,确保两个主要赛区都有更高级别的裁判执法。
3.
裁判是世界足坛永恒的争议话题,但中国联赛的判罚争议更多。
尤其是VAR“诞生”后,乱象还在继续。 其“吹毛求疵”不但没有消除游戏内的争议,反而瞬间放大了争议。
与中超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采用淘汰赛制。 每一个进球、每一个点球都可以直接影响一支球队的生存前景。 当地裁判可以信任吗?VAR可以不干预吗? 比赛还正常进行吗?
没有人会犯错误,足球比赛中的每一个点球时刻都是一道闪电。 裁判想要做出100%正确的判罚太难了,尤其是越位和手球判罚,这已经成为很多名哨手的毛病。 “滑铁卢”。
但对于普通犯规和恶意犯规,裁判员有各自不同的处罚尺度。 马宁之所以被称为“铁判”,是因为他在场上的卡牌率比较高。
不过,失误和争议是裁判都会犯的“失误”,但判断一个裁判是否优秀,除了判罚的判罚之外,还有对比赛的顺利控制。
顶级裁判很少成为球场上的焦点,但中超联赛的裁判却恰恰相反。 他们常常让自己成为比赛的主角,并在赛后陷入舆论的漩涡。
过去几个赛季中超第12轮裁判安排,中超的裁判是赛场上的一大“问题”。 尽管足协每年都会举办多次裁判培训课程,并在赛季开始前向裁判和球队解释新规则的变化,但仍然无法降低判罚的错误率。
本赛季中超第一阶段的112场比赛中,很少有比赛裁判没有成为赛后焦点。 甚至可以说,裁判是大部分比赛赛后讨论的话题。
尽管俱乐部采取了极端上诉手段,无法改变判罚和比赛结果,但仍有不少球队冒着被足协“偷偷”上诉的风险:包括大连人、泰达、申花、深足等。球队、国安、恒大、永昌等球队均就裁判关键判罚向足协表达了态度,而国安、深足、泰达等球队也不止一次提出上诉。